文|莫问编辑|阿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给国家造成

文|莫问
编辑|阿荣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给国家造成了是全面而严重的危害。
而作为“文革”动乱策源地的中央文革小组,其权力一直掌握在江青手中。
因此,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江青立即被逮捕,关押在秦城监狱。
1980年国家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做为建国以来两个大案进行了审理,江青作为两案主犯接受了审判。
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太大了,很多人家破人亡,人们对始作俑者的江青深恶痛绝,纷纷要求判她死刑。
为此,中央专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会上,陈云力主不能杀,认为开了杀戒对后代不好交代。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陈云和江青有什么交情吗?

中国共产党杰出代表——陈云
陈云,1905年出生,江苏青浦(现属上海)人,1925年参加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陈云同志的一生,那是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陈云出生于农民家庭,家境极度贫困,他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在陈云两岁时就去世了,家里唯一的精神支柱也因生活的重压在陈云四岁的时候撒手人寰。
幸好,年幼的陈云被他的舅舅收养。
陈云的舅舅是一名裁缝,在为人做衣服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社会上层人士,所以陈云的舅舅眼界比较开阔,他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摆脱贫困。
因此,尽管陈云的舅舅家里经济条件也很不宽裕,但他仍然省吃俭用尽力供陈云读书。
他对陈云说:“孩子啊,想想你因贫穷病死、饿死的父母,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陈云牢记舅舅的话,感念舅舅的养育之恩,非常懂事,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顽皮胡闹,在学校学习也很用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家庭的贫困让陈云不得不辍学打工。
好在时任颜安小学的校长任衡伯先生,慧眼识珠,他认为这样一棵好苗子不能就此埋没,于是就破格让陈云免费上学到小学毕业。

陈云在颜安小学学习期间,还碰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张行荣老师。
张行荣老师思想进步,在“五四”运动时发动陈云等许多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平学生。
张老师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陈云,在陈云的心中种下 了一颗爱国报国救国的种子。
后来陈云小学毕业后,张老师爱惜陈云的才华,疏通关系为陈云在上海商务印刷馆谋了一个学徒的工作。
史料显示,陈云在上海商务印刷馆工作了七年,这七年,陈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印刷馆成了陈云革命生涯的起点。
1925年,陈云参加了“五卅运动”,在斗争中,他勇敢顽强,率领广大工人与敌人做了坚强的斗争,在工作中他认识了周恩来、刘少奇等领袖,坚定了他跟随共产党闹革命的意志。同年,陈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历任全国总工会团委书记,白区工作部长,中央驻新疆代表、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毛主席点将,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文革期间,陈云因提出“包产到户”建议被打为右派,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的一个化工厂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调回北京协助周总理工作。
1976年,在叶剑英犹豫是否将“四人帮”抓起来问话的时候,陈云表示:这场斗争不可避免。这对于粉碎“四人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他还建议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后来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提出平凡“冤假错案”。
1995年,陈云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因病逝世。

“红都女皇”——江青
江青,原名李云鹤,1914年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走向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
江青的父亲是木匠,曾经事业有成,但后来家道没落,她自幼跟着母亲带自谋生活。江青的父亲病故后,她家的生活更加贫困潦倒。
据她自述,她的童年生活恐怖、凄凉。在这种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多疑敏感的性格。
30年代她在上海化名蓝萍做电影演员。饰演演过《湖上的悲剧》的女主角素萍,参演过话剧《娜拉》。
据说蓝萍在上海的感情生活极为丰富,上演过为争主角靠男人上位的狗血故事,甚至还破坏过别人的家庭,甚至还与一个叫唐纳的男人同居。
1937年声名狼藉的蓝萍伪装成进步青年去了延安,进入了鲁迅文艺学院学习,改头换面开始新的生活。
在延安,蓝萍改名江青,由于良好的表演功底,江青在延安文艺工作者中脱颖而出。
尤其让江青饰演了话剧《打渔杀家》里的萧桂英,让她备受好评。
据说毛主席在康生的引导下,去鲁迅文艺学院观看学生们演出,《打渔杀家》里的江青让毛主席眼前一亮,由此对演员产生了好感。
江青也有意攀附,不断出入毛主席的窑洞,向他请教革命问题。就这样,二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这样一来,1938年夏天,脾气执拗的毛主席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与江青结婚。
江青和毛主席结婚后,也细致地照顾着毛主席,从穿衣吃饭到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还生育了一个女孩,仿佛是一名贤惠的妻子,温柔的母亲。
但是文革中的江青可谓是“心狠手辣、面目狰狞”。为达到自己的私欲,她扯着毛主席的大旗,打击老干部,咬唇鼓舌,搬弄是非,甚至还妄图迫害周总理,制造了无数冤案。
江青嫉恨心很强。
1967年春天,清华大学造反派在清华园召开了一场30万人的批斗大会。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就是被批斗的一员。

文革中批斗本是常事,但王光美出场时,却身着紧箍着身体子的旗袍,头戴一顶洋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串乒乓球的“项链”,这种打扮不合适时宜,显然是对王光美的故意丑化和侮辱。
据说这么丑化是江青出的主意,江青为什么要故意丑化王光美呢?
原来1963年夏天,王光美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陪同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出访前,江青约见王光美,就她出国着装提出了很多意见。
王光美按照她的意见行事,而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国际礼仪打扮自己,穿着旗袍、头戴英国礼帽,缅甸国王还送了王光美一条珍珠项链。
后来,这次出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王光美的优雅风度在东南亚各国掀起了外交旋风。

但这让江青大为妒忌甚至是嫉恨。于是文革一开始,江青就利用红卫兵在清华园批斗王光美,故意丑化羞辱她。江青甚至还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去看批斗现场,回来将批斗现场讲给她听。
江青不止对之前反对过她的老同志们心狠手辣,由于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她对身边的人也没有一点宽容。
中央文革小组下面有个几个办事组,专门为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服务。
文革开始后,他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为领导服务。但是他们却一个个地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投入了监狱,比如江青的第一任秘书阎长贵、办事组组长王广宇等。

正义的审判
然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1976年,党中央果断粉碎了“四人帮”。人们欢欣鼓舞。
但如何审判他们是一个难题。
1980年,党中央成立以彭真同志为领导的审判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开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的公开审判。
在审判过程中,10名主犯中除了江青外,其他9人都比较配合。
但江青仗着自己主席夫人的身份,气焰依旧十分嚣张。
据说江青在被羁押审查时,就与预审人员接连发生冲突,据国外媒体传说最离谱的一次是江青甚至在预审室里脱掉裤子赶走预审人员。
然而当4万余字起诉书放到江青的面前时,她终于认识到自己无法逃脱审判。
于是江青幻想利用庭审的“特殊舞台”为自己辩护,甚至还专门找来《刑事诉讼法》仔细研究。
本来法院按照江青的意愿为她请了辩护律师,结果她竟还在耍“女皇”脾气,把律师当做自己的秘书用,颐指气使,律师当即表示无法为她辩护。最后,江青只好自己为自己辩护了。

面对审判员提出的问题,有时江青故作认真状,碰到难以应付的问题就推说自己不知道,有时还骂人,想利用这些小伎俩让审理她的法官出洋相,然后欣赏法官焦虑的神情。
但是,无论江青如何耍无赖,她犯下的罪行是无法洗脱的。
经过40余次的法庭审查、辩论,近50名证人、被害人出庭作证,大量的物证、书证、鉴定报告,充分证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所犯的罪行。
庭审完毕后,对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判决书却迟迟不能定稿。
由于两个案子事关重大,当时的法庭对判决书逐字逐句进行了修改,很多地方都有争论,前后修改了30多次。
但争论最多的是杀不杀?杀几个?
有人觉得,这么大的一个案子,一个不杀,无法向全国人民交待。
也有人不赞成杀人,担心会造成国际影响。
后来这个问题上报到了中央,中央开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在会上,陈云作为纪委第一书记,他力主“不能杀”。

他说,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因为党的路线问题进行过肃反,后来执行中肃反出现扩大化的问题,致使很多革命先烈被无辜错杀。后来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提到的“一个不杀”原则,拯救了很多人。
一正一反两个对比,很具有说服力。
陈云还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最后陈云态度很坚决:如果你们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上写“陈云不同意”。
这一席话让与会人员冷静了下来,也为判决意见定下了调子。
1981年1月,经过数次的延会,法庭合议庭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1月22日,形成了最终审判书:“江青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
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审判标志着中国依法治国的开始。

结语
陈云不同意判处江青死刑,并不是出于私人感情,相反,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才是要勉力压制住个人仇恨的。
判处江青死刑固然能够解一时之恨,但是中共和苏联历史上的无数才教训证明,“不杀”能够在出现混乱和误判的时候保全更多的人。
因此,陈云为了避免以后的党内争端会扩大影响,坚持“不能杀”的原则,这对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影响。
TAG:张行,夏天,延安,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