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要为何密集访华?印媒援引欧洲消息人士的话,给出了一个答案。从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和12月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
欧洲政要为何密集访华?印媒援引欧洲消息人士的话,给出了一个答案。
从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和12月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到今年正在访华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再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人即将访华,中国迎来了欧洲政要密集访华的热潮。
从美国纠集若干盟友对付中国的大背景来看,欧洲政要密集访华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说具体点就是不符合美国利益。
既然如此,欧洲政要为何执意访华?就不怕惹得美国不高兴吗?
关于欧洲政要密集访华的原因,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欧洲消息人士的话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国家看重中国的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够对俄罗斯施加影响,使俄乌冲突尽快结束,以便让欧洲实现长治久安。
对于欧洲诸国来说,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仍是当前头等大事。俄乌冲突久拖不决,或许能拖垮俄罗斯,但其他欧洲国家也扛不住,毕竟乌军在战场上的弹药和物资消耗巨大,欧洲诸国持续向乌克兰“输血”也不是办法,早晚会掏空自己的武器库。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得到了西方大量军援,乌克兰还是无法击败俄军,欧洲国家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对乌克兰逐渐丧失信心,甚至萌生了放弃乌克兰的想法。
有道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之间尚且如此,何况乌克兰与欧洲国家脆弱的友谊。所以,为了自保,为了本国经济发展,为了欧洲的长治久安,大部分欧洲国家比谁都想尽早结束俄乌冲突。
不过,单凭欧洲国家的力量很难让俄乌停火止战,而一手挑起俄乌冲突的美国为了拖垮俄罗斯又不愿意看到俄乌握手言和,所以欧洲国家只能找外援,希望其他大国能积极发挥劝和促谈的作用,帮助欧洲迎来和平的曙光。
全世界的大国也就那几个,除了中国,似乎没有其他大国有这个意愿和能力调停俄乌冲突。所以欧洲国家寻求让中国出面调停俄乌冲突其实在意料之中。
对于调停俄乌冲突,中国确实有这个意愿,毕竟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中国就在努力斡旋,通过中立第三方身份致力于劝和促谈。后来,中国还专门发表了立场文件,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再后来,中方高层飞往莫斯科,当面与普京总统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并达成重要共识。
由此可见,对调停俄乌冲突,中国毫无疑问是愿意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
光是有意愿还不够,还得有做调停人的资格和能力。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一直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与俄乌双方都保持较好关系,而且双方都对中国发挥劝和促谈作用予以高度肯定,所以中国完全够资格参与调停俄乌冲突。
至于能力问题,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说,连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宿敌中国都能使其握手言和,调停俄乌冲突自然不在话下。也有人说,乌克兰问题比中东问题更难解,只要美国不点头,乌克兰不会单方面停火,和谈遥遥无期,基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并不能说服美国放弃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
中国能不能成功调停俄乌冲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从欧洲政要密集访华的情况来看,至少欧洲国家非常认可中国的影响力,认为中国能够在调停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
已经来到北京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出发前就已透露,他将与中方讨论乌克兰问题。而即将访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明确地表示,只有中国才能让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在贝尔伯克访华之前,带头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的德国突然宣布将不再为乌克兰提供现有武器装备,理由是德国武器库存告罄,不能再对乌出口了。
作为欧盟火车头,德国停止对乌军援,估计其他欧洲国家也会相继停止或减少对乌军援。尽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乌军处于不利地位,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俄乌停火止战,避免局势向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
在访华前,欧洲国家已经营造了这种氛围,这对中国调停俄乌冲突有很大帮助。
现在的难点在于,欧洲国家内部并没有达成共识,部分欧洲国家不希望俄乌继续打下去,而另一部分国家则愿意跟随美国继续援乌抗俄,尤其是毗邻俄罗斯那几个东欧国家更是如此,这会对发挥中国劝和促谈作用形成不小阻力。另外,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与北约一手挑起俄乌冲突,若美国和北约执意要让乌克兰战至最后一人,执意要用牺牲乌克兰来拖垮俄罗斯,那么中国发挥劝和促谈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综上,调停俄乌冲突,中国不会缺席,但中国不会是唯一的调停人,只有在相关各方都参与调停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俄乌才能顺利停火止战,欧洲国家才能尽早看见和平的曙光。
TAG:中国,政要,调停人,贝尔